大名鼎鼎的秦叔宝,为啥在凌烟阁排在最后一名?这个排名其实很公正 环球热文
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中,秦琼(秦叔宝)都以个人武力卓越而出名,时常上演“于万众之中取敌将首级”的精彩表现,这与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不谋而合,这就是他最为出名的原因。
但是,历史上但凡运作正常的王朝,对功臣进行排名,都会依据功劳和贡献、而非名气,这也是汉朝时“李广难封”的关键原因。若对比秦琼与其他功臣所做的贡献,我们就会发现,他虽然在凌烟阁功臣录中排名最后,但还是比较客观合理的。
(资料图)
秦琼的关键词:命运多舛,忠义,斗将,早亡
秦琼原为隋朝将领,隋炀帝在位期间,他先后在名将来护儿、张须陀手下当差。在平定农民起义的战斗中,他曾经与罗士信俩人上演孤身入敌营、以两人之力扭转战局的神奇表现,跟如今好莱坞英雄片里的情节差不多。
用一个字来形容他的作战风格,那就是“猛”,经常率领几个人就敢冲进成百上千、甚至上万的敌军中疯狂厮杀,这也让他在隋末的乱局中威震天下,各路诸侯都得知他的大名。
秦琼是历史上少有的“斗将”。史书记载,每次与敌军对垒时,对方阵中若有人表现嚣张:“骁将锐卒,炫耀人马,出入来去者”,为了打压对方的气焰,李世民一声令下后,秦琼往往“跃马负枪而进,必刺之万众之中”,这是真正的于万众之中取敌将首级,令无数将士心驰神往。
但过于勇猛,自然会付出代价。刀箭不长眼,秦琼一生中经历大小200多仗,屡次身受重伤、累计出血数斛(宋代之前,一斛约等于120斤),这也对他的身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。因此,在参与玄武门之变后,秦琼长期处于养病的状态,基本上没有再次出征。
公元638年,久病缠身、不堪重负的秦琼去世,被唐太宗赠官徐州都督,并享受陪葬昭陵(李世民的皇陵,古时帝王往往会在生前修建自己的陵墓)的待遇。
公元643年,李世民设立凌烟阁功臣录时,没有忘记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,将其列为最后一位。
其他的功臣,确实比秦琼更有功劳
对于凌烟阁其他功臣的情况,咱们分类举例说明:
长孙无忌、长孙顺德、柴绍、李孝恭等人都是李氏姻亲/宗族,在太原起兵之初就忠心耿耿的跟随李渊,并且在各自的领域做出过杰出的贡献;比如李孝恭曾率军平定江南萧铣;李世民的姐夫柴绍豁出身家性命参与太原起兵,其后担当对抗吐谷浑的重任。这些亲属,是唐朝起家的最可靠力量;
高士廉是隋朝名臣,而且是长孙皇后的舅舅,同时还为玄武门之变立下大功;萧瑀隋炀帝姻亲,德高望重,帮助李氏稳定关中,其后担任宰相;
刘弘基、殷开山、刘政会、唐俭、段志玄、侯君集,这些人都是李世民父子的老部下,不仅在李氏最艰难的时期同舟共济,而且都有拿得出手的功绩,可谓李氏的中坚、骨干;
张公谨、虞世南、屈突通、张亮、李世勣、尉迟敬德、李靖、程咬金等文武名臣,都是唐朝在平定天下过程中从从各大阵营中“收集”而来,他们有三个共同特点:有能力、品德靠得住、为李家持续建功立业。如张公谨,虽来自王世充麾下,但在玄武门之变中,面对来袭的太子府2000精兵,身强力壮的他及时关闭大门,避免了李世民一伙被连锅端;张亮向来存在感极低,而且后来还因涉嫌谋反被杀,但在玄武门之变前,他曾受命偷偷前往洛阳为李世民招兵买马;被李建成抓住后,他面对严刑拷打,从始至终不发一言,是一位绝对靠得住的心腹。而李世勣,则是唐朝仅次于李靖的名将,到唐高宗时期,他还担纲主将,将隋朝两朝的心腹大患高句丽灭国,功劳震古烁今......
杜如晦、房玄龄、自不用说,这是李世民长期的心腹、智囊;大名鼎鼎的魏征虽来自李建成,但人家为大唐立下的功劳没人能否认。
一句话来总结:凌烟阁的其他功臣,要么是李氏的老部下、心腹干将,要么后来比秦琼服务的时间长,要么功能多样化,他们排在秦琼之前,确实比较公正。更别说有些独当一面的文武压根没机会进入功臣录,比如李世民曾经的头号心腹刘文静,被李世民誉为大唐三大名将的薛万彻、李道宗(另一位是李世勣)等等。